2023年大石桥市政府预算公开目录
一、预算草案报告
关于大石桥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二、返还性收入说明
三、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四、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说明
五、大石桥市“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六、政府预算公开相关报表
(一)一般公共预算
1、2023年大石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表(支出按功能分类)
2、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按经济分类到款)
3、2023年大石桥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按经济分类到款)
(二)政府债务
4、2022年大石桥市政府债务余额及限额表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
5、2023年大石桥市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支出按功能分类)
6、2023年大石桥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按经济分类到款)
(四)“三公”经费预算
7、2023年大石桥市“三公”经费预算表
2023年预算公开相关情况说明
一、人大报告
关于大石桥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12月22日在大石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孙本民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大石桥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请予以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我市2022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极其复杂,财政收支形势严峻程度前所未有,财政运行异常艰难。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狠抓收入,压缩支出,努力筹措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兜牢兜实“三保”支出、刚性支出、重点支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监督管理,守好风险防范底线,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为企业纾困解难,竭尽全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我市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2,000万元,比上年同期221,397万元减少19,397万元,下降8.8%。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13,934万元,比上年同期433,258万元减少19,324万元,下降4.5%。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2,0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76,015万元,上年结转96,880万元,调入资金17,105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79,752万元,减去上解支出64,962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80,173万元和结转下年112,683万元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13,934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我市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4,654万元,比上年同期104,414万元减少89,760万元,下降86.0%。
2022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53,777万元,比上年同期93,017万元减少39,240万元,下降42.2%。
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4,654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562万元,上年结转9,605万元,调入资金35,50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4,977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07万元和结转下年8,43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34,977万元后,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53,777万元,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三)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政府债券发行、资金使用和偿还、债务风险情况:
2022年发行再融资债券114,727万元,其中:一般债券79,750万元,专项债券34,977万元,已全部偿还。新增专项债券6,100万元。
2022年还本付息193,201万元,其中:本金145,980万元,利息47,221万元。
2022年举借债务的主要用途、偿债计划情况:
发行新增专项债券6,100万元,主要用于支付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主体和配套项目工程。偿债计划按照2019年大石桥市隐性债务化解方案2022年应化解8.53亿元,预计完成7.52亿元。
为确保完成人代会确定的2022年财政工作总体目标,实现财政平稳运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聚焦财源建设,积极组织财政收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2022年我市财政收入遭遇急剧下降。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断解放思想,采取积极措施,摆脱思维定式,加大力度组织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强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落实责任、密切协作、强化督查。从支持小微企业、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财税发展环境等方面深入挖掘收入增长点,积极开辟后续税源,严格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防止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助推企业发展。积极对接上级财政部门,研究吃透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2022年预计减税缓税降费103,482万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38,712万元、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45,565万元、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4,400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14,805万元,同时积极组织落实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拓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三是发挥平台作用。定期组织召开财税相关部门参加的税收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和非税收入重点部门协调会议,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查摆分析税源增减变动的因素,研究制定税收增收措施。
2.拓宽聚财渠道,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一是推进闲置资产处置工作。2022年我市保障房等闲置资产销售预计实现1,354万元。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补助资金。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各部门认真研究现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及时把握政策机遇和资金方向,挖掘各类项目资源,精心组织项目申报,努力争取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022年截至目前,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补助金共计224,357万元(不含基数部分),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三是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进一步加强了存量资金的管理,2022年收回各部门各类存量资金1,553万元,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优化支出结构,扎实做好民生保障
一是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强化资金调度。完善疫情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机制,健全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绿色通道,截至目前为疫情防控投入资金2.2亿元,有效提升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二是坚决保障“三保”等刚性支出。进一步压减了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非刚性支出,出台了《大石桥市2022年兜牢“三保”底线工作方案》,建立了“三保”动态监控机制,预算编制及执行优先保障“三保”等刚性支出,兜牢了“三保”等刚性支出底线,支出安排除重大事项依法定程序追加预算外其他支出一律不予追加预算,实现了“无预算不支出”。三是持续开展一事一议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工作。2022年共推荐9个镇下辖13个村申报了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村内道路建设项目172公里,修建桥梁(涵)4座,项目总投资5,623.38万元。
4.深化预算改革,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一是预算一体化改革工作取得成效。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上线运行,在新的系统下科学合理地完成了2022年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启用了预算执行和预算绩效管理模块,全面强化了预算约束,规范预算执行和及时掌握预算调整变更,实时监控预算执行。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初步建立了全面综合、规范统一、公开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二是政府采购工作有序推进。全年采购项目38个,预算采购金额为5,156万元,实际采购金额为5,018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38万元,节支率2.7%。三是完善财政审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基建审核作用,持续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预决算的审核监督。2022年共计评审各类工程项目157项,报审金额9.69亿元,审定金额8.81亿元,核减金额0.88亿元,综合审减率9%。四是大力压减支出。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将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统筹用于刚性支出。五是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不断加强。严格按照规定的公开范围及内容,将一级部门的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在政府统一公开平台上予以公开,预决算公开范围基本实现全覆盖。
5.发挥财政职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是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全市政府债务化解和债务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对风险隐患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切实做好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工作,避免发生政府性债务风险事件。迄今为止,我市未发生一起政府债务违约事件,有效地维护了政府良好信誉,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化解债务任务。二是严格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纳入财政预算公开范围的常态机制。三是完善金融服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预计本年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实现712.6亿元,比年初增加52.14亿元,增长7.9%;贷款余额完成401.5亿元,比年初增长15.93亿元,增长4.1%;存贷比56.3%。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银企对接方式,帮助企业推介金融项目10余个,融资金额1.93亿元。协调各银行持续开展好涉农创业担保贷款业务,预计到2022年末,将累计投放涉农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余额约1.6亿元;农商行落实金融优惠政策,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7.6亿元。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先后稳妥处置和化解金融风险4起,清收不良贷款6.81亿元,完成计划的150.3%,位居营口地区排名第一。深入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和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了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财政形势、财政运行及财政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平衡任务艰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缓税政策,以及镁制品行业整体低迷、土地出让市场景气度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大石桥市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在财政收入急剧减少的同时,财政支出却大幅增加,尤其是兑现供养人员涨工资、公务员绩效、疫情防控、社保提标等主要刚性支出增支需求很大,兜牢“三保”保障底线、化解债务风险等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按照国家确定的范围和标准,预计2022年全市“三保”和其他刚性支出为319,530万元,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3,934万元的77.2%;二是预算约束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一些部门(单位)年初预算编制还不够科学、细致,部分刚性支出、必要支出未编入年初预算,预算执行中还存在追加预算现象、预算调剂事项也较多;三是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我市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偿债压力大,时刻面临着违约风险,财政暂付款规模不断增大,而财政资金调度空间较小,供求失衡严重,资金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为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更好地统筹资金保障支出、化解风险,确保我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二、2023年预算草案
由于持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的影响,2023年我市财政收入预计增幅有限,“三保”等刚性支出需求大幅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鉴于此,我们在编制2023年度预算时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坚持“综合预算原则”“零基预算原则”“收支平衡原则”“勤俭节约原则”“保障重点原则”“量力而行原则”“注重绩效原则”,要求各部门(单位)编制支出预算要优先安排“三保”等必保刚性支出,同时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非急非刚性支出;对于企业养老保险地方财政补助分担额度、债务利息、需消化的暂付款已足额安排预算;对于未安排预算需偿还的隐性债务本金制定了偿还方案;我市2023年支出预算基本兜牢刚性支出底线。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2022年预计完成数202,000万元为基数,增长7.9%,即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217,982万元。
2023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17,982万元,加上返还性补助收入预计19,43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预计193,598万元(暂按2022年提前告知数预计);专项转移支付补助2,076万元(暂按2022年提前告知数预计);上年结转预计112,683万元;调入资金42,15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91,896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预计为78,122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92,341万元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09,359万元(其中:本级可支配财力安排的支出为329,829万元);可实现全年收支平衡。
2023年我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7,18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31万元(暂按2022年提前告知数预计)、上年专项结转8,43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58,847万元,减去上解支出66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58,847万元后,按照政府性基金预算以收定支的原则,2023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65,990万元。
2023年全市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预计322,880万元,其中:本金276,955万元,利息45,925万元。
为完成上述财政收支预算目标,2023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广开财源,推动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和税源培植。持续发挥平台作用,定期召开收入组织会议,按月分析重点企业、重点税源情况,充分落实优惠政策,培植新税源,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抓好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注重“放水养鱼”,涵养税源,营造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强化税源管理为重点,注重强化税源管理与服务,促进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力争实现人代会批准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二是加快土地招标、拍卖、挂牌进度。进一步加强与各项目部门的沟通协调,主动寻找市场,推进项目供地进度,确保土地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缓解财政收入压力。三是继续积极向上争取。找准县域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契合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筹集资金用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四是继续做好发债融资工作。加快推进专项债券资金项目和发行新增专项债券工作,按发债方要求做好项目包装,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推进融资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二)全力保障,坚决兜牢三保底线
一是严格控制其他支出。在财力不足、财政资金调度紧张的情况下,对重点工作任务和上级转移支付分配计划进行梳理。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非急非刚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尤其是要压缩工程项目支出,把好源头关,在项目设计阶段严格审查项目设计标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支出外,原则上不予追加支出预算,大额预算追加要经市委财经委的审定后,再报经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二是保障财政运行稳定。按照财政部的最新要求,在整治隐性债务压力时,要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在强化适当减少政府直接投资、遏制隐性债务新增的过程中,调节保障地方财力的基本稳定,防止因整治债务出现新的风险。
(三)多措并举,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以制度规范和信息系统控制预算管理行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为财政管理赋能提效。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水平,扎实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归类,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闲置国有资产的处置力度,积极探索盘活闲置资产的方式方法,尽快形成财政收入。三是推进国企统一监管。积极履行出资人职责,不断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动国企与行业主管部门脱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行国资监管部门的统一监管,实现国有企业的真提升、真运营、真发展,并将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作为财政收入的有益补充。
(四)加强管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一是继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做好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工作,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维护政府良好信用。二是持续维护融资公司信誉。优先保障AA级融资平台(大石桥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级别和资质,通过注入优良资产等方式加快推进平台公司向市场化、资本化、集团化转变,化解部分存量债务。三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挥好金融服务保障作用,鼓励引导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继续开展政银企合作,促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着力推广涉农金融产品,积极支持和服务“三农”;加强对地方金融从业机构的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各位代表,今后一段时间内财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更充分地估计困难、更周全地谋划措施、更扎实地推进工作,为实现大石桥市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返还性收入说明
2023年,上级财政应对我市返还收入补助19,434万元,包括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8,052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773万元、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10,895万元、消费税税收返还收入66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352万元。
三、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编入2023年预算的上级转移支付补助196,70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收入195,674万元(包括一般性转移收入193,598万元,专项转移收入2,076万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1,031万元。
一般性转移收入193,598万元,包括均衡性转移收入74,508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0,160万元、结算补助收入8,908万元、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3,367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2,213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4,102万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2,293万元、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033万元、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704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8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7,733万元、医疗卫生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914万元、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万元、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5,470万元、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294万元、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844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7,868万元。
专项转移收入2,076万元,包括公共安全7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9万元、卫生健康151万元、农林水1,844万元。
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1,031万元,包括农林水收入912万元、其他收入119万元。
四、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截止2022年底,大石桥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预计为1,083,93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54,977万元、专项债务限额为628,961万元。
截至2022年底,大石桥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064,91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35,957万元、专项债务余额628,961万元。(具体见附表)
五、大石桥市“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推进厉行节约财政财务制度建设。大石桥市加强了“三公”经费预算管理。2023年市直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总额比上年略有增加。大石桥市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2,110万元,比2022年预算1,957万元增加153万元,增长7.8%。其中因公出国(境)费78万元比2022年增加78万元,主要是按照上级考核要求安排出国经费78万元;公务接待费101万,比2022年减少4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931万元,比2022年预算1,813万元增加118万元,增长6.5%,其中:公车购置比2022年减少40万元,公车运行费比2022年增加158万元,主要是开展上级安排的专项业务增加支出,这部分支出是通过上级专项资金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