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教育局与中共大石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中共大石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设在大石桥市教育局,接受中共大石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
教育局机关行政编制19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现有人员16人,其中领导班子成员7人。内设10个科室:办公室、党建办公室(含团委)、人事科、计财科(含项目建设办公室)、教育一科、教育二科、体卫艺安全科、政策法规科、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督导科。
全市教育系统公办法人单位61个。其中:高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初中14所,小学19所,公办幼儿园12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素质教育实践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大石桥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教育系统招生考试及学生资助工作。另外,有民办高中1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
全市各阶段学校基本情况如下:
全市共有在职教师4749人,学生(含幼儿)59856人。
1.城乡幼儿园122所(公办27所、民办95所)。
公办幼儿园有幼师211人,幼儿1658人;民办幼儿园有幼儿7087人。在园幼儿总计8745人。
2.城乡义务教育共有学校43所(包括1所民办学校)。
共有教师3544人,学生41021人。
3.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5所(公办高中3所、民办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
教师共903人,学生10090人。
4.其他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学校)教师91人。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有效加强。一年来,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成率达到100%。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努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体育锻炼,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计划。举办大石桥市第九届新华教育杯中小学师生书画展,遴选2000幅书画作品在市书画院展出。在大石桥市体育馆举办第九届新华教育杯中小学师生文艺汇演,共1000余名师生参加,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到2万余人。通过一系列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务实举措,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生态得到进一步巩固。
“双减”改革推动教育生态持续好转。中小学课后服务做到全覆盖,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坚持减负提质并重,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局协调公安局等5家相关单位,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执法检查,校外培训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基础教育发展更加公平优质。公办幼儿园占比覆盖率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3%。到目前全市共有五星级幼儿园4家,四星级幼儿园12家。
成立8个办学集团,43所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7%。完善中小学学区划分,传统热点学校班额、校额得到有效控制,秋学期城区中小学进行阳光分班已成常态。
全力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在大石桥市高中已经成为辽宁省科技特色普通高中基础上,2023年,二高中已顺利通过省特色高中验收,全市省级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40%。
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拔尖人才培养创新成效显著。2024年高考再创佳绩,600分以上考生132人,为历年来人数最多,录取北大1人、清华1人(艺术类),实现了最近7年来清北“零”的突破。
职业教育适应性显著增强。职业中专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努力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全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构建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为解决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2022-2023年度公开招聘教师和工作人员230人。今年6月1日,赴辽宁师范大学开展高校“现场直招”工作,签约2024年应届毕业生34名。
教育优先发展得到有力保障。2023年共投资400万元完成南开小学塑胶操场改造及周家中学、周家小学、水源盖家小学黑色面层操场改造。完成六个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改造项目。一中操场改造工程于2023年10月竣工。南街小学C级危房抗震加固改造项目已于今年6月开工。
安全稳定局面更加巩固。两年来,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3次全市教育系统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教育、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预防毒品宣传教育、预防网络沉迷等方面的安全和法治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开展防溺水专项治理。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2023年二高中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力推动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教育工作新篇章!